其实,我自己也没想到,我能在宁夏学习三年,也没想到,我能有幸评为优秀毕业生。这绝不是凡尔赛,因为自从上了高中后,我就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普通。这次专访,我也不知道该与大家分享什么,就简单讲讲我学习成长的故事吧。
我出生在福建沙县的一个小农村,并非出身在沿海城市。提到沙县,也许很多人会对“沙县小吃”印象颇深;提起福建,也会感觉到是个经济较为繁荣的地区。实际上,我的家乡沙县变得稍微富足起来,也不过是10年以后的事。犹记我的小学及初中时光,为了提高办学质量,把乡村老师集中起来,政府实行了“一镇一校”政策,这导致我小学就开始住校。那会儿学校只提供蒸米饭的设备,每个星期来学校还得背上一周所吃的食物,自己蒸饭与热菜,许多同学一个星期吃的都是同一种食物。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,也是吃的“剩菜”,但我的父母时常会趁着赶集的时候来看我,给我换换菜品。可以说,我的伙食比周围同学要稍微好一点。那会儿家乡的经济条件确实不行,许多人都外出打工,我的父母也不例外。为了改善生活条件,他们外出做起了“沙县小吃”,也导致了那时候的我成为了一个留守儿童。
我的父母没有什么文化,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养家,他们经常对我说的话就是要好好学习,将来别与他们一样只能干体力活。可能也受到了父母教育的影响,小时候的我就明白要努力学习,也让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,教科书看完了就去学校图书室借书看,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。
高中那会儿考上了县城最好的中学,因为中考成绩优异,被选入了尖子生班。以前在镇里上学,成绩还算优秀,基本在班级前三名。到了高中之后,身边的同学们都很优秀,这样的对比下,我便成了班上的“差生”。一直好强的我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的,我一直在努力追赶,奈何一直追不上。那会儿听家里人的话,报了理科,可是,我真的对理科无感。当时福建卷的物理总分是120分,我很努力地学习,却也只能考40多分。那些物理公式,不知为什么,我就是不会用,也不懂如何分析。人不努力,还真不知道自己有多菜!
后来,高考了,成绩却是我高中考得最烂的一次,这次竟然离一本线都差了5分。也是因为件事,让我明白,很多事情都得自己考虑,所以我毅然坚定地转了文科。高考结束的那年暑假,我在当地一家酒店兼职做服务员。每天中午有3个小时的休息时间,我就利用这些时间,将那本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翻了一遍又一遍,最终选择了我的本科母校——鲁东大学,选择它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招收理科生。就这样,我第一次踏上了前往北方的火车,开始了我人生的文学之旅。
鲁东大学位于山东烟台,所以我本科山东同学居多。山东的高考竞争激烈,我的山东同学们,高考成绩基本都比我高了90多分,其他高考强省来的同学,分数也比我高。而我作为一个理科生,基础相较于他们,真的是有些差。本科四年,我也是在努力学习,努力追赶,但成绩也就在班上10到15名之间。这里要特别夸夸山东的同学们,是真的努力!本科母校的学习氛围挺浓厚的,处在这样的环境下,我也是顺利通过了许多资格考试,大三的时候就坚定了考研的想法。考研复习的那段日子,大家都很努力,真的十分感谢当时一起奋斗的小伙伴们。
考研结果出来了,当时总分考的不错,390多,可惜英语考了54,与国家线相差1分,恰好宁夏大学有调剂名额,于是我就一个人坐着火车来到了宁夏,随后顺利录取,开启了研究生之旅。
宁夏大学人文学院给了我很好的学习条件,这是我研究生期间能获得一些成果的重要原因。我们专业有一个资料室,在校期间,只要没特殊安排,基本上我都会去资料室学习,风雨无阻,所以我自诩为“资料室主任”。研究生生活就分享到这里。
我就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,一路走来,很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激励,很感谢我的同学对我的影响,也很感谢学院为我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条件。当然,还有我的导师,胡玉冰先生,他是我学术道路上的指路人,其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使我受用一生。